本校森林系與屏東林區管理處、冠昇生態有限公司透過「高屏地區生態藍圖建置計畫」,於110年7月23日上午9點在線上辦理第二次生態保育工作坊「2021年草鴞保育平台交流會議」。邀請到屏東林區管理處楊瑞芬處長、嘉義林區管理處張岱處長、特生中心林瑞興組長等相關主管單位及生態保育專家,共同畫出草鴞的保育平台藍圖。屏東林管處於107至109年間,透過高屏地區生態藍圖建置計畫,陸續辦理數次淺山生態保育工作坊與跨機關連繫平台會議,本次生態保育工作坊內容是針對草鴞的保育措施進行討論,以及規劃嘉義以南地區後續跨域合作事項,期望透過草鴞保育以推動高屏地區生態藍圖建置計畫。
雖以線上會議進行,但討論熱度仍絡繹不絕,專題分享講者皆為南區各執行草鴞生態調查或棲地保育之單位,首先,由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林昆海總幹事分享「棲地改善與社區培力經驗」,林昆海總幹事提到:「草鴞的棲地與民眾生活地區重疊度高,希望提升社區居民對草鴞保育意識,加強溝通並進行共識建立,達到結合社區培力以及改善環境、友善棲地等方式,來進行草鴞保育行動」。本校野保所洪孝宇博士分享「運用猛禽棲架進行草鴞分布調查」,發現高屏21處設立的5米棲架其中有10處拍到草鴞身影,由此可作為棲地分布的重要指標,其中更能劃分出所屬縣市、管轄機關等,跨單位合作,聯手推行友善農業吸引猛禽佇立棲架幫忙補鼠;臺南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曾翌碩總幹事分享「草鴞在牧草生產區活動模式與調查方法學差異比較」點出在新化、沙崙等地皆有進行草鴞調查,利用目視、棲架、夜視相機等調查方式每月至少六次的回收數據上,已逐漸釐清草鴞在本區域出現的次數,未來也將以本次調查發現針對草鴞喜好站立的棲架高度,及食性分析、出沒位置、行為調查等更進一步的分析;嘉義大學生資所蔡若詩助理教授針對「運用衛星追蹤調查東方草鴞分布」報告中發現,自2018至2020年以衛星追蹤的方式共追蹤到草鴞個體22隻,找出日夜棲點及棲息模式,以利後續更精確的草鴞調查。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林瑞興組長分享「草鴞調查與監測案例」,因工業區開發、種電、機場用地、河灘地變動等因素,加上鼠藥毒害、非刻意鳥網捕捉等威脅,造成草鴞棲地破碎化,未來草鴞的保育目標將會以維護棲地品質、降低死亡率、彌補生態資訊、增進民眾認識等方式,強化未來監測及保育。除了專題分享的單位外,會議亦邀請台灣猛禽研究會、嘉義縣野鳥學會、臺南市野鳥學會、屏東縣野鳥學會、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等,一同進行專題討論與意見交流外,主要探討未來工作事項的規劃與確認。
草鴞為台灣特有亞種,目前已被列為第一級瀕危保育類,自高屏地區生態藍圖建置計畫展開以來即是其中擬訂的短中程計畫受關注的物種,主要分布西部低海拔地區,對淺山地區的草生環境有高度依賴性,棲地環境常與人類活動範圍重疊,更面臨著農業行為以及開發帶來的棲地破碎等衝擊,現階段屏東林區管理處已委託屏科大野保所執行「高屏地區草鴞活動區域基礎調查及潛在威脅評估計畫」,將釐清高屏棲地位置、生存威脅等問題,進而以此制定保育方案,透過本案的跨機關合作平台,將草鴞保育藍圖更完整呈現。未來建議可由林務局集結各林區管理處,再橫向整合如河川局、台電、縣市政府、國產署等,各機關部會一起來舉辦論壇,釐清不同縣市行政區域內的棲地及生態調查,以平衡工業開發、光電能源用地評估,與生態環境間的共存價值,維繫人類生活與經濟發展,同時又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近年的重大流行疾病及極端氣候的改變,都與地球永續息息相關,期望透過生態藍圖計畫建立穩固溝通平台,由行政單位及民間團體、地方社區共同努力。
【延伸閱讀】
自由時報:瀕危「猴面鷹」棲地破碎 屏東林管處曝珍貴育雛畫面
大愛電視:吸睛蘋果臉!珍貴育雛畫面曝光
中央通訊社:搶救一級瀕危草鴞 林管處攜手屏科大建構保育平台
聯合新聞網:搶救一級瀕危草鴞 林管處攜手屏科大建構保育平台
TUN大學網:屏科大森林系與屏東林管處攜手畫出高屏生態草鴞保育平台藍圖
台灣醫療保健新聞網:產官學推草鴞保育平台藍圖
中華新聞雲:搶救草鴞 林管處屏科大攜手建置保育平台
新唐人亞太台:搶救一級瀕危草鴞 南部四縣市攜手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