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推動文化共學與教育創新,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行政副校長施玟玲教授執行之「馬卡道健康農產業之文化韌性形塑與永續經濟建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結合「USR專題研究」及「華人飲食文化」課程,帶領USR計畫團隊師生並攜手老埤社區,於上週六(4月12日)共同前往高雄小林部落,參與大武壠族傳統儀式,體驗其祭典背後所承載的信仰與文化精神。
行政副校長施玟玲表示:「以屏東馬卡道族為關注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實則更關切平埔族群被認同的議題,因此必須認識更多元的族群文化。課程規劃『溯行平埔』走訪路徑,先前帶領師生前往臺南參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白河區六重溪部落,此次更攜手老埤村長者一同前往高雄小林部落參與盛會,正是逐步建構對原住民族文化知識體系的瞭解,更是延展教育的韌性。」
「華人飲食文化」開課教師古佳峻老師表示:「此次『溯行平埔』的實踐課程能參與第11屆大武壠歌舞文化節非常幸運,一年一度的『禁向』儀式必須專注農耕,反映氣候與族群文化的連結。小林部落歷經風災與遷徙,透過大滿舞團與村民的劇場展演傳遞族人攜手拚搏和重現光明;今年以『握土』為題,更有落葉歸根意味,參與者在導覽、市集、劇場及儀式都能沉浸其中,是非常豐富的文化節。」
團隊成員鄭博元老師表示:「此次參與小林部落的夜祭觀摩,讓學生實地感受大武壠族文化的深厚內涵,也為我們後續虛擬博物館的建置累積了寶貴的素材。希望將馬卡道與大武壠文化中的信仰儀式、族群記憶與在地故事,轉化為易於理解與傳播的數位資源,讓更多人能透過科技認識這片土地的文化脈絡。期盼透過虛擬博物館的建置,能讓文化在數位時代中被保存、被看見,並被更多人理解與尊重。」
老埤社區發展協會及老埤馬卡道文化協會的林玉美總幹事帶領社區10位志工共同參與,林總幹事表示:「目前馬卡道族祭典體系雖未完整,我們更應積極地走出去學習他族文化。此次參訪拓展志工視野,透過學習他族儀式精神,讓我們更加珍惜自己的馬卡道文化,也激發我們持續耕耘文化傳承的動力與使命感。」
參與課程的學生們亦紛紛表示,親眼見證大武壠族嚴謹又神聖的祭典流程,以及馬卡道族族人對原民文化的珍惜與參與。此次經歷讓同學們對於「文化是活的」有更深的感受,也重新理解「土地與族群記憶」的關聯。
「參與」和「觀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行動,亦是此次「溯行平埔」企劃之主要目的。帶領學程課程的師生及社區夥伴同行小林部落,一起探索跨族群的對話、儀式、創作與產業,瞭解小林部落遷村後重新思考生存與生活,都與「馬卡道健康農產業之文化韌性形塑與永續經濟建構」計畫有非常多的呼應。由此見學中讓團隊成員及社區夥伴有不同的學習與領域,更期待未來能激發出別具特色及文化傳承的活動及展演,讓馬卡道文化亦能站上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