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於(7/21-7/23)參加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在台北世貿中心一館所主辦的「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主題聚焦於「Towards a Net Zero Future邁向淨零未來」,屏科大以「屏科山水、綠意共生」為主軸,以山水為題串聯校內USR團隊,各別針對「山林保育」、「永續經濟」、「水域水文」及「人文關懷」等四個面向來擴展本校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力,不僅與在地攜手合作,實踐永續行動,也達到社會共榮,邁向永續發展。
參展團隊共有四組,分別有「山林保育」-野保所孫元勳教授以「貓頭鷹巢箱作為生態和農業的友善實踐」之友善猛禽農業推廣,在不使用老鼠藥的田區中架設貓頭鷹棲架,也於周圍的人造林內懸掛領角鴞巢箱,來增加猛禽進駐田間的時間,提供牠們安心獵食的棲所,以生物防治的方式幫助農民,減少田鼠對農作的危害。
「永續經濟」-森林系陳美惠教授以「里山根經濟-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的主軸帶領深耕與農林地碳匯人才培育」,由「里山永續、世代相承」為核心,維護森林生態永續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為宗旨,結合團隊長年深耕的地方社區,以系統性推動林下經濟產業六級化,建置林下經濟教學場域及部落示範點,培養部落青年人才,發展特色教案與教材教具,不僅讓林下經濟可順利推動,成果也可反饋社區場域,將社區培力、場域經營及生態旅遊基礎,一同發揮加乘的經營成果。
「水域水文」-通識中心簡赫琳副教授以「農業循環經濟,有「河」真好」為此次展示主題,並與「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合作規劃為一系列計畫,主要執行地為內埔鄉、竹田鄉的「龍頸翻身」、萬巒鄉的「從河說起」、並擴大至整個竹田鄉的「再生農業種子遍地開花」,主要是實行畜牧廢水轉變為沼液、沼渣再利用資源化、小農種碳輔導(堆肥、生物碳)等方式來防止台灣土壤劣化及流失,此舉不僅改變糧食耕種之方式也對「土壤」及「水資源」帶來更良好的生態復育。
「人文關懷」-休運系蘇蕙芬教授以「白金活力2.0-贏向老化悠活慢城」來執行,藉由休運系師生專業教練團隊與畢嘉士基金會,共同合作辦理的高年級體育課,由教練帶領長輩至永大樂林居體健區進行運動,一方面育成學生成為專業指導員人才也解決活動場域問題,使兩端共同成長,並得以永續經營。
另外由屏科大1.5度糧食與消費轉型永續棧負責人簡赫琳副教授以「綠色糧食消費USR X CSR」計畫,帶領團隊協助全台第一間BSI認證的「碳中和」餐廳-「曉鹿鳴樓DOKI DOKI」餐廳建立食材脫碳供應鏈,以一廚多品牌、一廚多店的創新經營模式發展來進行合作,攤位取名為「屏科大永續棧 X 曉鹿鳴樓 Doki Doki」,透過脫碳循環經濟系統建立,開發出各類型的永續商業模式、各國進行整套商業模式輸入、協助台灣美食國際化發展,除可增加實體營收也吸引到新世代永續消費者族群,並掌握龐大的永續市場商機。
透過屏科大專業團隊解說及互動小遊戲,讓民眾了解到本校對於永續的落實與推動。未來也會持續將永續發展精神融入教育、研發、營運與社會服務中,讓永續成為屏科大師生的生活一部分,一起為地球的未來盡一份心力。並透過七大展覽主題展區,也結合中央及地方等120個單位共同展現永續發展的各種面向成果。